但还是要努力。甚至连《红楼梦》探佚,也终于还是能融入一个总目标里:要吁请国人在心灵里栽植诗意,那是最根本的绿化。一位小朋友问我:“伯伯,什么是‘床前明月光’?”那时我正在她家,她家窗户里只能接收到对面街上店铺倾泻进来的,滚动闪烁的霓虹灯光影。在综合治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特别是国人普遍多发的求富浮躁病的巨大工程里,我们这些人所能奉献的绵薄之力,其中的一种,应该就是“栽诗”,或者就仿佛打点滴似的,给人们的心灵输送“诗意”。我坚信,一个能背诵李白《静夜思》,能珍惜清亮的月光,能哪怕偶尔地“低头思故乡”,能让一股诗的柔情汩汩从心灵中流淌的中国人,他就有可能多做些好事善事,起码不会做出那些最粗鄙丑恶的坏事吧。
§野景是金
北京正在规划第二道绿化隔离带,这是一桩功德无量的大事。在已经建成的第一道绿化隔离带里,基本上都是人工营造的景观,因为原有的郊区野景,在城市建筑空间的急剧膨胀过程中,已经被摧毁殆尽。现在我们看到的树木是陆续按规划栽种的,草坪是按图纸铺敷的,花卉是按预想安置的,这使得一般城市人的眼光,已经习惯于这种规整的、被修饬的景观,也就是严格意义上的“绿化”——即本来不“绿”或不够“绿”而将其“化”为“绿色空间”。正在规划中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带里,也存在着许多目前不“绿”或不够“绿”而需要将其“化”为“绿”的限建土木工程的空间,绿化师将为那些空间精心设计出“化”的方案,使其增“绿”或生“绿”,这自不消说。但在规划中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带里,目前也存在着数量可观的野景,也就是其植被大体而言不是刻意人工绿化的产物,而是多少具有些原生态的荒芜感的绿色空间。比如在目前拟就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带的九片楔形绿色限建区里,其中的第三片和第四片——来广营至温榆河至后沙峪北、机场南部沿温榆河两岸——我就亲眼看到若干毋庸去“化”就已经颇“绿”的野景。而且我觉得第四片的范围应该加以扩大,把温榆河那个流段东岸的绿化“隔离锲”再向东展拓到顺义李桥镇的西陲,这其间有一条常被各方人士忽略的小中河。就我目击考察,小中河两岸的自然生态的植被,特别是河边的芦、荻、蒲、苇等野生植物,相当丰茂。像这样的地段所面临的问题,就不是如何将其“化”掉,而是一个如何维护、改进现状,使其不要被“化”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