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虔州将归,有诗别先生云:“良知何事系多闻?妙合当时已种根。好恶从之为圣学,将迎无处是乾元。”
先生曰:“若未来讲此学,不知说‘好恶从之’从个甚么。”
敷英在座曰:“诚然。尝读先生《大学古本序》,不知所说何事。及来听讲许时,乃稍知大意。”
【译文】
在虔州即将归去的时候,有人写了首诗向先生道别:“良知为何要多闻多见?其实它与生俱来,早已深种心田。喜好和厌恶都顺其自然,这便是圣人的学问。刻意追求或回避都不可取,这便是万物的本源。”
先生回应说:“如果你没有来这里听我讲解这门学问,你就不会明白‘好恶从之’究竟是从何而来。”
敷英在座上说:“确实如此。我曾经读过先生的《大学古本序》,但不知道它在说什么。直到来这里听了您的讲解,我才稍微理解了它的大意。”
【解读】
王阳明一直都非常看重师生或朋友间的相互讲习和讨论,他认为这种方式比起单纯依赖个人阅读文献更能有效提高我们的认知。对他来说,师生、朋友间的讨论交流就像是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再次复习一遍,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和记忆。他坚信,只有不断地温习已学内容,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获得新的领悟和知识。这足以看出王阳明对于知识温习的重视程度,他认为这是我们在求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讲习讨论,我们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更全面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因此,王阳明鼓励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讲习讨论,与他人共同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见解和心得,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