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学运动和韩、李的卫道活动,虽然在政治上没有取得实际效果,但新经学运动者们对经义的主观发挥,韩、李及《中说》提出的性、道、命、理等一系列哲学命题,都为宋代儒学的理学化开辟了道路。
一、王通和他的《中说》
自儒学被官方把持,成为统治学说以后,民间儒学的传播就逐渐衰微,只是士大夫们为升官进阶,还须背诵儒教的一些章句,而其精髓义理逐渐被淡化了。这种情况,持续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到了隋朝统一后,一些人开始重新用儒学的义理审视以往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为现实寻找出路,于是,民间儒学的传播又开始活跃起来。在隋朝统一以后,在民间传播儒学的代表人物是王通。
王通,字仲淹,河东龙门(今万荣县)人,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卒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卒后,门人私谥为文中子,故亦以谥号称。据其门人杜淹所撰《文中子世家》称,其先世本为祁(今山西祁县)人,曾随晋室东渡,居于江左,至其五世祖仕魏,始居于河东。世代在朝为官,家传儒学,并以《春秋》、《周易》等典籍教训乡里,有儒门之称。王通生于隋朝,一生只做过短期的蜀郡司户书佐,以阐述儒教,教授生徒为业,著述过《礼论》、《乐论》、《续书》、《续诗》、《元经》等著作,但因“遭时丧乱,并未及行”,留至现在的,就只有一部叙述历史的《元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