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一带盛行龙舟竞渡。据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南朝时五月五日龙舟竞渡已成风俗,既是游乐,又具有某种竞技体育的色彩。早期文献一般将竞渡的舟船称“水马”、“水车”、“飞凫”等,只有皇帝的御舟才称为龙舟。但是人们在制作舟船的过程中,为使速度加快,减小阻力,遂前扬龙首,后竖龙尾,船两侧又饰以龙鳞。这样,龙舟也就成为竞渡舟船的统称。
贵妇出游画像砖(南朝)1957年河南邓县出土
鞍马画像砖(南朝)1957年河南邓县出土
春秋两季,寒暑相宜,是人们出外旅游、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最佳时光。魏晋以来,玄风大倡,人们开始不愿受拘于名教,不肯再把自己局限在平时生活的狭小空间里面,而往往喜欢放情于山水之间,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这种将自我生命与苍茫高远、浩渺无际的天地宇宙融成一体的追求,是当时很多名士做人的信条。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可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常登山临水,经日忘归,有时随意信步,不由径路,一直走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在登广武山、远眺楚汉相争的古战场后,他留下了“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佳句。然而对山水眷恋最深的当属那些隐逸之士。为了脱俗,他们大多终生与山水为伴,不愿踏入市井一步。东晋时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把辞官隐居看成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乐途。以后他“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甚至到年迈体衰后,他躺在病榻上仍称要“卧以游之”[126]。谢安寓居会稽时,常与僧俗好友,“优游山林,六七年间征召不至。虽弹奏相属,继以禁锢,而晏然不屑也”[127]。大书法家王羲之辞官后,游遍诸郡名山,还泛舟到沧海,逢人便称:“我卒当以乐死。”北方这样的名士也不少,郦道元还因此留下名作《水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