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和“懒散”其实是两种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差别,但也有一些交集,正因为这样,很多人会误以为“拖延”就是“懒散”。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懒散,指懒惰散漫;形容人精神松懈,行动散漫,不振作。从它们各自的定义上可以看出,“拖延”是一种行为模式,而“懒散”则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
很多习惯性拖延者都有很强的独立性。他们在个人的自由受到侵犯或干扰时,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拖延不是行为人所表现出的一种相对消极的精神状态,而是其主观意志上的不情愿。
我们都知道,行为的产生都需要一些内在的驱动力来支持,而内在驱动力的产生则建立在行为人对该行为的认可之上,如果行为人对某种行为并不认可,甚至有抵触的情绪,那么一旦他的行为没有了内在驱动力的支持,就会变成一种拖延。
但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主观上不认可,但客观上又不得不做的事情。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需要用一些方法来提升我们对该事件的认可程度,进而避免拖延。拖延对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