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后由市场主导的增长,推动了城乡学前教育机构规模的持续发展,学前教育告别了波动,进入稳定发展通道。但是,市场力量的社会影响,是刚刚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社会所不熟悉的。从单位制供给学前教育,转型到市场供给作为主导力量,学前教育服务的属性也由单位福利特征转向价格调整供需。在短期内,当学前教育需求高于供给时,“入园难”“入园贵”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矛盾。
(三)财政力量推动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增长
针对“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社会舆论推动公共政策在解决问题层面有所作为。于是,国务院于2011年推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财政成为推动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力量,带动学前教育供给体系结构进一步调整。
2012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效果开始显现。农村、县镇和城市幼儿园数量都出现一个平台,如表2-3所示。过去10年发挥主导作用的市场力量开始“萎缩”,而财政力量开始替代市场,在供给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财政投入重点支持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拉动农村学前教育以高于城市的速度增长。学者们在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时,也都说明了财政投入对供给结构的显著影响。[8]当然,这种显著的财政投入增长也带来了学前教育教师的短缺,以及对学前教育教师质量的强烈关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