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听了高兴地哈哈大笑,向董老连连鞠躬,说:“谢谢董老,谢谢董老。我在董老面前,任何时候都称不上老呢。”
3. 主持编写25军战史
常常怀念故土、怀念大别山的老将军,就在1960年这一年,领受了中央军委的一项使命:主持编写红军第25军战史。编委会成立了,他理所当然的是主任委员。开始他总是说:“嘿嘿呀,我这个老粗,怎能干文人的事呢!”
谁都会认为,这类的主任,多是个挂名的职务,哪想老将军徐海东一上任,又开会,又找委员们谈话,又点点滴滴思考着,让工作人员拿笔记下,绘制战例图来。编委会的同志们只知道老首长记性好,却想不到,他的记忆力如此强!真令人敬佩又惊叹。
战争的胜利进程是艰难而又复杂多变的,失败的战争更难写。说是要秉笔直书,实事求是,但落笔是很难的。要涉及到党的路线问题,涉及到指挥员的责任,涉及到许多同志功与过的是非问题。当年参加战争的人,幸存地活下来的,又是极少数。编撰中的指导思想,还十分强调要写出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这更是最大的难题。战争年代留下来的资料不但少,而且多是从旧报纸堆和敌人当年的资料库里扒拉出来的,许多资料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要分析研究,要去伪存真;更为重要的,是总结出经验教训。这样写出的战史,才算是一部有价值的战史。徐海东一开始就明确提出:写历史一要写党的领导;二要写人民、写群众;三要少写他个人。他多年不做工作,自己又是个“粗人”,担负这样的任务,实在是难为他了。但是,历史使命不能推卸责任,他不顾病魔缠绕,日夜苦思苦想。像从前行军走进山区,只有一步步向上攀登,后退是不行的。有时他叹息:“过去总是说打仗难,现在看来还有比打仗更难的事呢?”